13630829551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
新闻动态
产品中心
配件服务
维修保养
应用案例
联系我们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渣浆泵复杂介质与操作不当故障速解指南 

发布时间:2025-10-11


在输送含腐蚀性颗粒、高浓度固液混合等复杂介质,或因操作不当引发故障时,渣浆泵易出现非常规问题。本文梳理 3 类典型故障及应对方案,助力快速恢复设备运行。

一、含腐蚀性颗粒浆液输送 “过流部件快速磨损”

1. 现象

输送含酸性 / 碱性颗粒的浆液(如化工废渣浆、金属矿酸性浸出浆)时,叶轮、护套等过流部件在 1-2 个月内就出现严重磨损,甚至出现孔洞,导致流量骤降、泄漏加剧。

2. 成因

•浆液中腐蚀性介质与颗粒协同作用,既腐蚀部件表面,又加速颗粒对部件的冲刷磨损,形成 “腐蚀 - 磨损” 恶性循环;

•过流部件材质耐腐蚀性不足(如普通铸铁材质),无法抵御酸碱侵蚀;

•浆液流速过高,颗粒对部件表面的冲击力度增大,磨损速度加快。

3. 解决

•更换过流部件为 “耐蚀耐磨复合材质”(如高铬合金 + 陶瓷涂层叶轮、哈氏合金护套),抵御腐蚀与磨损双重作用;

•在浆液中添加缓蚀剂(需与工艺兼容),降低腐蚀性介质对部件的侵蚀速度;

•适当降低泵的输出流量,控制浆液在过流通道内的流速(一般不超过 3m/s),减少颗粒冲击力度。

二、高浓度固液浆液 “泵体振动伴随异响”

1. 现象

输送固液浓度超过 40% 的高浓度浆液(如矿山尾矿浆、建筑渣土浆)时,泵体出现高频振动,同时伴随 “咯噔咯噔” 的撞击异响,严重时导致管路接口松动、仪表损坏。

2. 成因

•高浓度浆液中颗粒分布不均,局部颗粒聚集形成 “颗粒团”,随浆液流动时撞击叶轮和泵壳,引发振动与异响;

•叶轮磨损不均,导致转子失衡,在高浓度浆液的额外负载下,振动问题被放大;

•吸入管内浆液流动不稳定,出现 “断流 - 涌流” 交替现象,导致泵内压力波动,引发振动。

3. 解决

•在吸入池内加装搅拌装置(如潜水搅拌器),使浆液中颗粒均匀分布,避免 “颗粒团” 形成;

•定期(每 1 个月)检查叶轮磨损情况,发现磨损不均及时更换,更换后对转子做动平衡校正;

•增大吸入管管径(比设计值大 10%-20%),并在吸入管入口加装导流板,稳定浆液流动状态,减少压力波动。

三、频繁启停 “电机频繁跳闸”

1. 现象

因工艺需求频繁启停泵(如每小时启停 3 次以上),短期内出现电机频繁跳闸,跳闸后需等待 10-20 分钟才能重新启动,严重影响生产连续性。

2. 成因

•频繁启停时,电机启动电流(约为额定电流的 5-7 倍)反复冲击,导致电机热保护装置频繁触发;

•启停过程中,浆液在泵内反复倒流,对叶轮产生反向冲击力,增加电机启动负载;

•电机散热条件差,频繁启停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,导致电机温度持续升高,触发过热跳闸。

3. 解决

•更换电机热保护装置为 “延时型热继电器”,延长启动电流冲击的耐受时间(一般设置为 10-15 秒);

•在出口管路加装 “止回阀 + 缓冲罐”,止回阀防止浆液倒流,缓冲罐稳定管路压力,降低电机启动负载;

•对电机加装强制散热装置(如轴流风扇),并清理电机散热片上的灰尘,加快热量散发,避免温度累积。

四、复杂介质与操作维护建议

1.输送含腐蚀性颗粒浆液时,每周检测浆液酸碱度(pH 值),及时调整缓蚀剂添加量,避免腐蚀加剧;

2.高浓度浆液输送场景,每日检查吸入池搅拌装置运行状态,确保颗粒均匀分布,同时紧固管路接口螺栓,防止松动;

3.频繁启停工况下,记录电机启停次数与跳闸时间,若每周跳闸超过 5 次,需评估工艺合理性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启停操作。

若遇到过流部件大面积腐蚀、电机绕组烧毁等严重故障,需联系专业维修团队拆解设备,全面检测故障原因,避免仅更换部件而未解决根本问题,导致故障反复出现。